预留广告位
预留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宠物饲养  »  鹦鹉科下的350种鹦鹉,今天随机来认识两个属!

鹦鹉科下的350种鹦鹉,今天随机来认识两个属!

来源:网络 转载:好巧合 时间:2024-05-20 18:07
导读是鸟纲(Aves)中的一个目,本目包括大约342种,划分成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 Cockatoos)、鹦鹉科(Psittacidae, True parrots)和鸮鹦鹉科(Strigopidae, New Zealand parrots)三个科。

鹦形目(学名:Psittaciformes)

英文:Parrot

是鸟纲(Aves)中的一个目,本目包括大约342种,划分成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 Cockatoos)、鹦鹉科(Psittacidae, True parrots)和鸮鹦鹉科(Strigopidae, New Zealand parrots)三个科。

据统计,这三个鹦鹉科均有三分之一的物种濒临绝种。

之前我已经八过了凤头鹦鹉科下面的鹦鹉们:各种美艳奇特的凤头鹦鹉 Cockatoo

还有颠覆所有人对鸟类认知的:鸮鹦鹉 Kakapo——世界上最奇葩的鸟

所以今后就可以好好来研究鹦鹉科下面的所有鸟类了,数量也不算太多,全世界共有330种吧!

鹦形目中的全部种类都有如下特征:钩曲的喙、对趾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

该目中的鸟类可以在世界上多数气候温暖的地区找到,包括印度、东南亚和西非。美国也曾有一个种卡罗琳鹦哥,但现已灭绝。

鹦形目为数最多的地区为大洋洲(澳洲)、南美洲和中美洲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句话,它们喜欢炎热的气候!

目前学界对于鹦形目的分类意见不一,大多数专家看法认为,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比较特殊,因此应该独立成科,因为其特性如下:

具有可活动的羽冠

在颈动脉有不同的排列方式

具有胆囊

不同的头部骨骼

羽毛中没有像鹦鹉科那样用于折射光线的羽毛结构

除了凤头鹦鹉和奇葩的鸮鹦鹉之外,剩下来的鹦鹉现在都暂时归入鹦鹉科,也叫“真鹦鹉”,上图为智商最高的灰鹦鹉。

鹦鹉科 Psittacidae

俗称:True parrot 真鹦鹉,所有“真鹦鹉”的共同特征有:

体型变化较大,从 10 cm - 100 cm

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蜡膜

肌肉质舌厚,善仿人言

脚短,强大,对趾足,适于攀援生活

羽毛艳丽,具粉绒羽

晚成雏

多数鹦鹉都是十分美丽的鸟类,某些种类经过训练后还可以模仿人语,经常被饲养作笼鸟。常见的有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鸡尾鹦鹉(Nymphicus hollandicus)和牡丹鹦鹉(Agapornis spp.)等。

由于许多大型鹦鹉在宠物店售价昂贵,因此在南美洲等地,常有偷猎者偷猎鹦鹉雏鸟贩运至发达国家出售牟利,导致很多鹦鹉濒临绝灭。例如李尔氏金刚鹦鹉(Anodorhynchus leari)、圣文森亚马逊鹦哥(Amazona guildingii)等。

今天我先从最长的鹦鹉来看起!

琉璃金刚鹦鹉属(学名:Anodorhynchus)

是大型的金刚鹦鹉,其下共有三个物种及一个假设已灭绝的物种,其中紫蓝金刚鹦鹉长100厘米,是世界最长的鹦鹉。

琉璃金刚鹦鹉属共有三个物种:

浅蓝绿金刚鹦鹉(A. glaucus):可能已经灭绝。

紫蓝金刚鹦鹉(A. hyacinthinus):分布在南美洲。

李尔氏金刚鹦鹉(A. leari):分布在巴西。

紫蓝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s)

是鹦形目中体型最大的种,但它们的体重不及新西兰的鸮鹦鹉。它们独特的体型、颜色和行为,使其成为最受自然学家注目的品种之一,不幸的是,宠物饲养者也同样喜爱紫蓝金刚鹦鹉。鸟类贸易的需求对野生鹦鹉的数目造成严重的威胁。

紫蓝金刚鹦鹉的主要族群已知分布于南美洲三个地区:巴西南部、玻利维亚东部及巴拉圭北部,零星及较小的族群可能散落于附近一带,它们首先被发现于热带雨林及棕榈沼泽,但它们多喜爱活动于开阔的树林,避开终年潮湿的森林,多栖息于棕榈林中。

鹦鹉科下的350种鹦鹉,今天随机来认识两个属!

紫蓝金刚鹦鹉的羽毛是纯蓝色,接近靛蓝色。它们的喙呈黑色,下喙的后端及眼周有黄色的裸露皮肤。不像金刚鹦鹉属内其他的品种,紫蓝金刚鹦鹉眼睛周围没有白色而无羽毛的皮肤。

紫蓝金刚鹦鹉的性别基本上无法从外表上分辨,但雌性的一般是较为纤细。紫蓝金刚鹦鹉的体长可达1米,重达1.7公斤。翼展达1.3至1.5米。其强而有力的喙可轻易地于短时间内拆毁鸟笼的铁枝,也可咬开坚果及种子,甚至椰子。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果实及蔬菜,有八个品种的棕榈科植物是它们主要的食粮。

它们在树洞内筑巢,一窝约2或3颗蛋,但通常只有一只会存活,原因是父母只会尽力照顾第一只孵出的幼鸟,后来孵出的因无法和兄弟姊妹争食物,通常会死于脱水、体重下降等,而且乌鸦、犀鸟和一些哺乳动物会把蛋吃掉,幼鸟与父母生活约半年后便会离开亲鸟,七岁后会成熟并开始繁殖。

紫蓝金刚鹦鹉受鸟类贸易的威胁十分严重,1980年代有至少10,000只被从野外捕捉,当中50%流入巴西市场。1983年至1984年间,超过2,500只被运离巴拉圭的城市Bahía Negra,1980年代末再有600只流失。亦有当地人猎杀紫蓝金刚鹦鹉为食物及其羽毛,不过,活捉价值更高。在黑市上,紫蓝金刚鹦鹉的交易价格高达2万美金之多。

栖息地的破坏也威胁着紫蓝金刚鹦鹉的生存。在亚马逊雨林,牧草场及水力发电计划破坏了紫蓝金刚鹦鹉的生境。

紫蓝金刚鹦鹉被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一,表示其濒临绝种,国际间的交易被禁止,拥有潘塔纳尔土地的人士亦禁止设置陷阱捕捉。现时,野生的紫蓝金刚鹦鹉估计只剩不足3,000只,保育工作刻不容缓。

蓝绿金刚鹦鹉又名灰绿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glaucus)

是南美洲的一种鹦鹉,最后一次可靠的纪录已可追溯至1960年代。此品种与紫蓝金刚鹦鹉(A. hyacinthinus)及李尔氏金刚鹦鹉(A. leari)非常相似。

浅蓝绿金刚鹦鹉身长约70厘米,鸟体为浅蓝绿色,头部呈灰色,鸟喙为黑色,眼睛外围有黄色的眼圈,下鸟喙边缘镶有半月形的黄色裸皮。

食物方面它们和紫蓝金刚鹦鹉一样,喜欢棕榈树的坚硬种子,而浅蓝绿金刚鹦鹉特别偏好一种名为Yatay棕榈树(Syagrus yatay)的种子。此外,树上成熟或是未成熟的果实、浆果和蔬菜也都是它们的次要食物。

此物种现时为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并且列于华盛顿公约附录一及二,严禁进行交易。

事实上现在都几乎找不到这种鹦鹉的照片了,好可怜!

李尔氏金刚鹦鹉(学名:Anodorhynchus leari)

英文名:Lear's Macaw、Indigo Macaw 或 Lear's Hyacinthine Macaw

名字太多了啦!

Hyacinthine 意指“拥有如风信子般的紫蓝色”,Hyacinthine Macaw 则是指紫蓝金刚鹦鹉),又名青蓝金刚鹦鹉或靛蓝金刚鹦鹉,是巴西特有的一种大型鹦鹉,生境局限于非常狭小的范围,通常栖息于有高度的沙岩、溪谷崖壁,或有生长仙人掌、灌木等植物的半干旱地带。

寿命约30至50年。

种名来自于英国插画家爱德华·李尔(Edward Lear),他于1830至1832年间出版过许多有关鹦鹉的图鉴,在他1832年的作品《鹦鹉绘本》中就有李尔氏金刚鹦鹉的图绘(下图)(图中将李尔氏金刚鹦鹉错误描述成紫蓝金刚鹦鹉),图鉴出版的20多年后,波拿巴正式描述并发表了此物种(但不是取自标本,而是以李尔的图绘作为命名的依据,且取李尔的姓氏做为这种鹦鹉的种名。

雌雄外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李尔氏金刚鹦鹉的体色呈亮丽的深蓝色,其中翅膀羽色较鲜明,头部、颈部、胸部和下腹带点深蓝绿色。鸟喙大,为灰色。虹膜褐色,眼部外圈有黄色的裸皮,下颚的地方有半月型的黄色裸皮。尾长。脚趾铅灰色。声音尖锐。

全长约70至75公分,翼长约35公分,体重约940至950公克左右。

亚成鸟与成鸟相像,但尾部较短,喙较小,且身上蓝绿色的区块较不明显。

李尔氏金刚鹦鹉的繁殖季主要在10月至隔年5月间,主要在峭壁上筑巢,一窝产两个卵,根据笼养纪录孵化期约28天。

当一个族群需要寻找新栖地时,会先由少数雄鸟担任“侦查”的任务,若发现有可能的掠食动物,便会以叫声进行驱赶,李尔氏金刚鹦鹉的听觉敏锐,能听到几英里外的声音,飞行的时速也将近35英里,主要是为了能成功逃离天敌的猎食。

自从1832年李尔氏金刚鹦鹉的图绘问世后,便因其干皮成了著名的贸易对象,使其野外群族的生存受到极大压力。在如此强大的猎捕压力下,李尔氏金刚鹦鹉的数量便迅速降低,甚至有一阵子被认为和同样数量极为稀少的斯皮克斯金刚鹦鹉一样完全消失了。

直至1978年年底,鸟类学家赫尔穆特·席克(Helmut Sick)于巴西东北部内陆的砂岩悬崖上又发现了它们。

巴伊亚地区的砂岩峭壁地形是李尔氏金刚鹦鹉的主要栖息地

由于李尔氏金刚鹦鹉主要栖息于砂岩峭壁,因此当地的峭壁亦已被保护。其后也开始有些许李尔氏金刚鹦鹉的观察纪录,但根据1998年的一项研究指出,李尔氏金刚鹦鹉在全球的数量可能仅存150只不等。

李尔氏金刚鹦鹉常被捕捉并私运到外地,现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并被列于华盛顿公约的附录一,严禁进行交易。

说完了上面三种漂亮的紫蓝色鹦鹉,来说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相信你也不知道的一种鹦鹉:啄羊鹦鹉

啄羊鹦鹉属(学名:Nestor)

是啄羊鹦鹉族当中的唯一一属,包括两个来自新西兰的品种,及两种已灭绝物种。

啄羊鹦鹉 Nestor notabilis

白顶啄羊鹦鹉 Nestor meridionalis

北岛亚种 Nestor meridionalis septentrionalis

南岛亚种(指名亚种) Nestor meridionalis meridionalis

诺福克啄羊鹦鹉 Nestor productus (绝灭)

查塔姆啄羊鹦鹉 Nestor chathamensis (绝灭)

本属共有四个种,分别出现于新西兰及澳洲,其中在澳洲出现的诺福克啄羊鹦鹉约于1851年经已灭绝。它们这四个品种均与一种于15万年前居于新西兰森林地区的远古祖先有血缘关系。

直至2005年一次ZW性别决定系统DNA序列研究中,发现啄羊鹦鹉和卡卡鹦鹉与单型种鸮鹦鹉有亲连关系。从分子数据分析中进一步指出两种啄羊鹦鹉族的鹦鹉与鸮鹦鹉均来自同一个祖先,而这祖先一早已脱离了鹦鹉科各种鹦鹉的演化轨迹而独树一帜。

啄羊鹦鹉(学名:Nestor notabilis)

英文名:Kea

是生活在新西兰南岛高山地带的一种大型鹦鹉,属于啄羊鹦鹉属的一种。

啄羊鹦鹉体长约48厘米。身体大部分为橄榄绿色,头顶和颈部为黄绿色。公鸟比母鸟的喙更为弯曲。食性很杂,主要以树叶、水果、浆果、昆虫、以及动物死尸,人类的垃圾、厨余等为食。

鹦鹉科下的350种鹦鹉,今天随机来认识两个属!

它这奇怪的名字,源于以前养羊的社区担心它会攻击牲畜,尤其是绵羊,所以它曾因赏金而被杀死。1986年,它根据《野生动物法》获得了绝对保护。 

啄羊鹦鹉在树根间的洞穴或缝隙中筑巢,以其智慧和好奇心而闻名,这对它们在恶劣的山区环境中生存至关重要。它们可以解决逻辑难题,例如按一定顺序推拉东西以获得食物,或者共同努力实现某个目标——它们被拍到准备和使用工具(简直具有和黑猩猩一样的智商了)。

别看它好像背部羽毛不够鲜艳,有点灰头土脸,其实它展开翅膀之后,漂亮的红色羽毛藏在下面。

有一种深藏不露的霸气!

白顶啄羊鹦鹉(学名:Nestor meridionalis)

俗称:Kākā 台湾称作卡卡鹦鹉

白顶啄羊鹦鹉体重约428.01克,翼长约284.3毫米,嘴峰长约55.1毫米,喙宽度约14.4毫米,喙厚度约35.8毫米,跗跖长约38.2毫米,尾长约172.2毫米。白顶啄羊鹦鹉在其分布区内为留鸟,其栖息在密集的高大树木组成的森林中,食性为草食性。

亚种

北岛亚种 N. m. septentrionalis:分布于新西兰北岛和邻近的离岛。

指名亚种(南岛亚种) N. m. meridionalis:分布于南岛、斯图尔特岛和邻近的离岛。

诺福克啄羊鹦鹉(Nestor productus)

是已灭绝的大型鹦鹉,喙突出。它们的羽毛呈橄榄褐色,颈部及胸部分别呈橙色及稻草色。它们生活在诺福克岛及菲利普岛的岩间及树顶,是新西兰白顶啄羊鹦鹉的近亲。

查塔姆啄羊鹦鹉 Nestor chathamensis 

这种也是已灭绝的啄羊鹦鹉,以前在新西兰的查塔姆群岛发现过。本以为是卡卡鹦鹉,但对化石骨骼的详细检查表明它们实际上属于一个单独的特有物种。该物种在 1500 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人抵达后的头 150 年内灭绝,远早于任何欧洲定居者。 

所以,没有留下任何标本或者插图,这个图也是现代数码模拟的。

预留广告位
Top